您好,欢迎访问海门市慈善基金会网站
慈善资讯
助学金发放“静悄悄” 不再“打扰”贫困生
时间:2019年09月24日信息来源:海门日报点击: 加入收藏 】【 字体:

    连日来,市慈善基金会为我市193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了助学款共计67.1万元。与前几年不同的是,今年市慈善基金会没有举行集中发放仪式,困难家庭的学生们“静悄悄”领取到了慈善助学款。无独有偶,今年市总工会“金秋助学”款项的发放也是开启了“静音模式”,通过工会会员服务卡统一转账,没有仪式,避免“打扰”贫困学子。

    记者采访了解到,前几年,市慈善基金会每年都会举行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,邀请受资助学生参加,也会通知新闻媒体采访报道,今年却格外低调。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、办公室主任黄建荣告诉记者,曾经在助学金发放过程中的几件事,让他感触颇深。几年前,一名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了受捐助资格,最终却因为得知要参加集中发放仪式,而放弃了领取助学款。还有一次,本来确定好要上台发言的受捐助学生代表,因得知会有媒体来拍照、摄像,而打起了退堂鼓。

    “其实举行仪式的初衷是为了宣传公益慈善事业,弘扬正能量,但不经意间也让一些困难家庭的学生被动地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。”黄建荣说,因此,市慈善基金会经过讨论决定,从去年开始取消了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,改为中学生由学校代领后发放;大学生携带本人身份证,或家长携带户口本、身份证来市慈善基金会领取。“这样,学生的隐私得到了充分保护。”

    市区某中学的江老师负责学生助学金统计、发放工作近十年。他十分赞同取消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:“一说到要参加发放仪式,有些学生表面上可能不说什么,但内心会有抵触。一名学生曾私底下和我说,在电视上露脸一旦被同学、朋友看到,会觉得很没面子。”另一名负责相关工作的范老师说:“对于受资助的学生,学校会和他们细致沟通。在发放仪式上,如有新闻媒体需要拍照、摄像,我们会提前告诉学生。”对于取消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,她说:“学生知道后顾虑明显少了很多。”

    市第一中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、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黄锦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些困难家庭的学生在申请助学金时,往往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。然而,公开发放的形式,会让学生包括家人的信息暴露在一定层面的公众视线范围内,可能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,甚至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。黄锦锦认为,慈善助学给予困难家庭学生的,不应只是物质上的帮扶,还要有精神上的关爱。取消助学金集中发放仪式,关注孩子的内心,尊重他们的人格,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,是人文关怀的体现,是社会文明的进步。


(作者:朱帅编辑:hmscsjjh)
最新文章
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